中国多地政策松绑 点亮“地摊经济”

来源: 2020-06-04 10:08:03  
原标题:中国多地政策松绑 点亮“地摊经济”

“江西城管喊商贩去摆摊”引热议

6月2日,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夜市,一名小吃摊主在制作传统小吃炒凉粉。新华社发

江西省瑞昌市城市管理局大唐新区中队副中队长柯文电话邀约摊贩摆摊。 视频截图

柯文介绍当地城管局在辖区范围内确定了两个流动摊贩临时摆摊点。视频截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最近,“地摊经济”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不少社会新闻都与其有关——其中,“江西九江瑞昌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少网友点赞“地摊经济”“便民服务”。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央释放的政策红利。伸出放开“地摊经济”的惠民橄榄枝,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更是“疫情过后,民生为要”的最好诠释。

“你是城管的?叫我去摆摊?还有那么好的事情?那要租金吗?”

“不用,我们规划的两个点可以摆的。”

江西瑞昌城市管理局大唐新区中队副中队长柯文没有想到,几天前他电话邀约摊贩摆摊的视频,突然在网上火了。A

城管队长回应:有了摆摊点,“猫捉老鼠”不再上演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颇受关注的“江西城管喊摊贩出来摆摊”网络短视频,是由瑞昌市融媒体中心拍摄发布的。

6月3日,视频中的主角柯文告诉媒体,当地城管局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在辖区范围内确定了两个流动摊贩临时摆放点,以方便摊贩经营,也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化的便民服务。

柯文介绍,这两个临时摆摊点相距2公里左右,因为选址前进行过规划,摊贩在此经营不会对道路通行造成影响。他表示自己所在的城管中队每天会派3—4名队员对这两个临时摆摊点进行巡查,引导摊贩保持良好的经营秩序。“我们对摊贩的经营时间没有限制,只是要求晚上10点以后不要扰民。经营中产生的垃圾摊贩要打包带走。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家还是自觉遵守这里秩序的。”

柯文表示,摊贩的联系电话都是城管队员在前期管理过程中收集的,其中有些商贩还因为之前违章经营被处罚过。

柯文说,一开始,有些小贩还不太相信这事,但经过队员耐心地宣传动员,逐渐有小贩开始入驻,有的小贩还叫上了其他人一起来。目前平均每天都会有二十多家商贩来此摆摊,主要以经营水果、杂货的居多。

“摊贩们告诉我,现在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摆摊卖东西不需要东奔西跑了,城管和小贩之间‘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会再上演了。”柯文说。

柯文表示,现在两个流动摊贩临时摆放点经营的情况还不错,当地城管局会考虑接下来继续深入做好引导工作。

至于网上流传的“瑞昌市城管被分配任务,队员发展三人,队长发展五人”的说法,当地城管局也进行了辟谣:均是城管自发邀请摊贩,没有限定邀请名额。B

“烟火气回来了”小摊撑起一片天 网友:我可以做点啥生意?

这段时间,每天早上,成都市龙泉山的果农张照昌都会背上几十斤自家产的水果,坐公交车来到成都高新区的理想中心写字楼旁摆摊。

这片写字楼里有400多家企业,近万人上班。现在,正逢桃子、李子上市,张照昌的摊位不时有客人光顾。

“现在每天基本上能卖完,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张照昌说。家里老公打理果树,她出来售卖,靠水果收入支撑一家3口的生活。

“以前摆摊我要和城管‘打游击’,虽然没被罚过款,但扛着这么重的水果到处找地方,还是恼火。”4月份以来,张照昌恢复出摊,发现没人赶她了。“开始以为城管没上班,后来听餐饮店的人说,允许摆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台文件,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同时,临时占道经营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工作。

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方寸之间,一个小摊,几样小商品,贴膜的手艺,这便是42岁的王全宇最近在浙江杭州用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生意”。

王全宇来自黑龙江哈尔滨,2016年来到杭州,此前和朋友合伙开了个烤肉餐馆。无奈疫情期间餐馆生意惨淡,无力支撑每个月6万元的房租,餐馆在今年3月关门。在家失业了一个多月的他,觉得这也不是办法,便开始每晚在杭州打铁关地铁口附近摆摊,重启创业。

“小商品和手机膜都是网上批发的,最近进的儿童玩具、陶瓷碗都卖得不错,一般下午5点出摊到晚上10点收摊。”王全宇说,加上贴膜,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挣七八百元。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据悉,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消息一出,中国网友纷纷点赞并表示,“城市的烟火气又要回来了”。

多地已经开始“试水”。比如,河南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浙江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

在小摊撑起一片天的当下,网友纷纷开始思考起自己的“摊主生意”来。成都网友“大嘴猴”3日就和好友讨论了一天究竟有哪些生意可做,该去哪里摆摊等。

据线上批发平台阿里1688数据显示,目前“地摊经济”最热品类为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个护家清、玩具等,相关品类买家数前三名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三省。C

一道新的考题:发挥出地摊的活力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

不过,也有人担忧,“地摊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窠臼?如何确保“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而不是临时刺激经济的救急药?如何应对由此增多的城市治理成本,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同时,维护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

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意味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挥出地摊的巨大经济作用,同时摆摊人员也要遵守相关规定,达到安全、健康、整洁等要求。”

面对“地摊经济”这道新考题,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让经营者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保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不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平衡点。

首先,应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出台: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这种先吃螃蟹的勇气,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与宽怀。但是,各地在借鉴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消费差异,不宜“一窝蜂”地复制粘贴,应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

其次,就盘活地摊经济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码,才能给很多受疫情冲击的个体添利润,为其减压。

再次,复苏经济刺激消费,应具备前瞻的思维,不仅盯着眼下看,更要怀揣向前看的远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放管服”结合,将有形之手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针对个别地区曝光的摊位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现象,应加强监管力度,清除摆在“地摊经济”发展面前的绊脚石。

不少网友就建议,针对围绕地摊经营产生的问题,应当注意规划专门用于地摊经营的场所、增强环卫力量投入、建立网络申报简易程序、加强食品卫生二维码追溯制度等。